为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区域教育数 字化工作思路,尊重旗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首创精神,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9月25日,由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主办的“鄂尔多斯市智慧教育探索大讲堂”——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案例首场宣讲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计340余人参加了本次网络宣讲活动。
准格尔旗智慧教育种子教师作为核心力量登台亮相,围绕五大创新案例展开深度交流,为区域智慧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准格尔旗薛家湾第四小学的王丽娜老师,在小学美术《笔的世界》案例中,教师直面学生“设计没思路、有思路不会画”的痛点,构建“人机共创”新模式:对缺乏思路的学生,用文小言AI根据“无限续墨、卡通造型”等关键词生成设计方案;对会想不会画的学生,用即梦AI将文字思路转化为线描稿,再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修改——有学生在AI生成的“环保材质笔”基础上,加入榫卯结构元素,设计出“可拼接的传统文化笔”。最终不仅形成“AI赋能笔的新世界”数字艺术作品展,更让学生理解了“设计服务生活”的本质,实现从“模仿创作”到“创新设计”的跨越。

准格尔旗龙口小学吕燕玲老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案例,巧妙融合AI与古典文学。以“AI动画工作室复刻名场面”为线索创设情境,将生字分类、文本分析转化为“获取道具库钥匙”“打磨动画剧本”,学生化身“编剧”“设计师”主动探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课堂参与率显著提升。分析“借箭准备”时,结合AI分镜草图,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 “识人心”“知天时”,并补充故事助解“曹操多疑”,让“神机妙算”具象化。拓展环节通过“古今台词对照”感受古典文学魅力,课后布置名著分镜设计任务,延伸学习兴趣。

准格尔旗大路第一小学马志伟老师的小学语文低段《我多想去看看》案例中,教师围绕“教-学-评一体化”目标,清晰拆解了豆包、元宝、作业帮AI练字等工具的应用路径:课前用豆包生成虚拟角色“云娃”的图片与对话脚本,课中用元宝的“三层仿写支架”适配不同水平学生,课后通过作业帮AI练字生成书写评分报告,甚至用豆包+Nibiru生成天山VR实景辅助情感体验。整个过程不仅标注了每款工具的操作准备,更用数据佐证效果——学生朗读正确率从课前70%提升至90%,书写规范率达85%,搭配课堂实录、学生VR体验照片等佐证材料,让AI对低段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一目了然。

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二幼儿园刘影超老师的中班《跑跑镇》案例,创新融合AIGC与学前语言教学,为幼儿想象力培养提供新范式。其以绘本“碰撞”情节为基础,用AI动画将静态转化为动态场景,幼儿创编“蛇+梅花鹿=长颈鹿”等内容后,AI可30秒生成专属儿歌;还设计“居民卡扫码碰撞”游戏,课中助幼儿创造“兔子+气球=热气球”,课后借“家庭探索卡”引导发现“伞+香蕉=香蕉伞”等生活组合,部分幼儿更实现“功能联想”到“安全联想”的思维进阶。同时,该案例构建“人机协同评价模式”,AI记录幼儿创编内容生成“思维档案”,结合家庭任务视频反馈,助力教师精准掌握幼儿想象特点,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最终形成“课堂游戏-生活探索-创意迭代”的全场景想象力培养生态,让想象力培养渗透幼儿日常。
学前教育《会说话的标志》案例中,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二幼儿园的杨德蕾教师没有简单堆砌AI工具,而是针对幼儿“注意力短、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AI工具与教学目标深度绑定:用问卷星做课前学情分析,发现96.3%幼儿认识标志后,转而聚焦“标志作用与特征”教学;课中用交互式白板的“标志配对游戏”强化认知,用RakugakiAR将幼儿设计的2D标志转化为3D动画——当“禁止奔跑”标志中的小人从追逐变为停止时,幼儿能直观理解标志含义;课后还通过腾讯会议实现家园协同,92%家长参与线上反馈,形成“课前分析-课中互动-课后延伸”的完整闭环。这种设计,让AI真正成为破解“幼儿理解抽象符号难”问题的钥匙。
本次展播的案例不仅有“教学效果”,更有“实践沉淀”。在结构呈现上,案例遵循“设计背景—教学过程—效果反思”的清晰逻辑,各板块环环相扣,完整呈现了“为何设计、如何实施、效果如何”的思考链条,让读者能快速把握AI融入教学的完整路径,展现了教师们扎实的教学设计与总结能力。相信随着更多实践智慧的碰撞与经验的汇聚,我们定能构建起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新生态,让每一堂课都充满创新的火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技术赋能下实现更好的成长!
来源:鄂尔多斯市教育信息化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文
审核:李英
终审:高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