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第六中学始建于1998年,是一所近几年才崛起的小有名气的全日制初级中学。
有位哲人说过:教育是事业,是事业就得奉献;教育是科学,是科学就必须求真;教育是艺术,是艺术就必须创新。年轻的六中人,带着不变的责任,带着执着的追求,带着诚信的诺言,九年如一日的践行着这条箴言,用至诚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流年逝,忆往昔,多少学子梦回故土时,依稀还记得孤零零的教学楼伴着坑洼不平的校园,还有那尘土飞扬、稍有雨雪就泥泞不堪的操场,以及久久不能合拢的围墙,在凄风苦雨中毅然挺立的身影;依稀还记得背着书包、扛着铁锹求学的艰苦历程;依稀还记得包括校领导在内的300多名师生同甘共苦、挥汗如雨的平整校园时热火朝天的场景;依稀还记得几乎是一片废墟的校园,在师生、领导巧手描绘下,变为凉亭、回廊相依,假山、草坪遥映时的欣慰……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时间对于勤勉、智慧、前瞻性强的人来说,就是成功,就是收获。本着“传授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提高素质,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年轻的六中用短短九年的时间,赢得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肯定,奠定了自己在东胜区兄弟学校之间的位置,挤身到了全市同级学校的前列:2002年,六中的147名学生参加中考,有19人上市一中大线,学校被评为“2002年鄂尔多斯市中考成绩突出学校”,2004年134名学生参加中考,有17人上市一中大线,各科总均分列全市第二,语文、化学、政治、历史四科均分列全市第一。学校被鄂尔多斯市教体局评为2004年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学校,被东胜区教体局评为2003-2004年度中考成绩突出单位。2005年参加中考的同学,又有34名上了市一中大线,学校被鄂尔多斯市教体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学校,被东胜区教体局评为2004-2005年度中考成绩突出单位。在2006年中考中,有48名同学上市一中录取线。总均分获得全市第三、东胜区第二的好成绩。2007年的中考,42名学子带着母校的殷殷期望,也踏上了通往重点中学——鄂尔多斯市一中的征程。同时,在各级各类学生竞赛中,东胜区六中学生获奖达180人次之多。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东胜区六中用事实说话,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信任:由市、区团委筹办的鄂尔多斯东胜区“希望之星”班先后两届落户六中,他们经过努力拼搏,已圆满地完成了初中学业;团中央扶贫接力计划派赴东胜的西安交大研究生支教团已有五届20人次先后耕耘于六中。西安交大为六中学生设立的每学年20000元的“腾飞”奖学金和“思源”助学金已颁发两届。东方路桥集团每学年15000元奖学金也正在进行中。
几年来,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实现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东胜一流、鄂尔多斯市领先、自治区有影响的现代化特色中学为办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育人机制,改进育人方法,建设育人队伍,盘活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4年,学校被评为市级标兵文明单位,档案管理越级晋升为自治区一级,综合实验活动已形成特色并被借鉴推广,活动的内容和经验被指定为2004年9月在自治区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中期汇报会的典型发言材料,并引起与会人员的一致关注。
学校被确定为“社区教育试点学校”、“国家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验学校”、被授予“市级教学质量优秀单位”、“自治区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先进单位”,2003年又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总课题组和内蒙古现代教育研究会列为“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和“内蒙古现代教育研究会团体会员”,同时学校还获得了“全市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比赛优秀学校”,2002至2005年在东胜区教体系统双项目标管理验收中分获三、二、一、二等奖。校党支部被评为东胜区先进党支部,校工会被评为东胜区优秀工会,校团委被评为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被授予区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这所有成就的取得均得益于:东胜区六中有一个坚定、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素质较高,年富力强,肯吃苦、能奉献,又有进取意识的教师队伍。
六中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领导集体,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特长,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站在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前沿,带领全体教师艰苦创业,勇于拼搏。从办学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得民心者得天下”。学校领导班子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工作为切入点,理顺关系,追求和谐,以制度约束人,用情感温暖人。理解教师,尊重教师,把为教职工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作为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做师生的公仆,争做教育的行家,用责任和良知塑造领导形象,始终将“普九”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为家境贫困的孩子减免所有费用,并提供日常学习、生活所需的必备品,以消除其后顾之忧,让适龄的青少年都能享受应有的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学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用以保障义务教育的成效。通过几年的奋斗,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思想和办学效益的三大突破,为六中的跨越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说,有一名好校长,就等于有一所好学校,改变了校长就改革了学校,改变了教师就改变了学生,一流的教育要由一流的校长和一流的教师共同创造。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优秀的校长既用制度管理人,更善于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教师无形的自律。校长赵磊同志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勤业敬业和人格魅力,靠着对他人的真诚与大度去凝聚师生,感召师生,亲和师生。他带领领导班子率先在教育管理机制上进行了一场大胆改革,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强化教职工忧患意识,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选学校中层领导。按需设岗,以岗择人,所有教师竞争上岗,实行级部负责制,大胆放权,激活了学校管理机制,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表现和贡献由《教师考核细则》来量化。
经过全体六中人的共同实践和探索,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建立各项制度,坚持管理育人。学校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纵向到学生,横向到班级的垂直管理网络,建立完善了全面育人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职责,细化了分工,形成了一个指挥灵活,信息畅通的德育管理系统,为全面育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领导保障。
改进育人方法,弘扬教书育人。为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坚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德育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中学生守则》和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校在严格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的基础上,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实施全员育人工程,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盘活育人资源,实现环境育人。学校瞄准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先后建立健全了各类教育阵地,如:《耕耘》校刊、班级月报、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校风、教风、学风标志,名人画像等,让每一堵墙壁、每一块标牌都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拓宽育人途径,借助活动育人。活动是深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学校结合实际,着力在主题教育活动上做文章,将班、团会作为德育攻关的平台,并且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演讲,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建立海子湾实验实习基地,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
坚持家校联系,创新社区育人。学校主动与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形成合力,营造出了德育大环境。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建立家教心理咨询室等形式同学生家长经常联系,还建立家校联系卡,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年轻的六中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富含活力、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务实求真、博学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自治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区级优秀英语教师1人,自治区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先进个人5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市级优质课教师3人,区级优秀教学能手2人,区级教学能手14人。区级师德标兵1人,本科学历51人,专科学历58人,学历合格率100%。他们爱岗敬业,厚德博学,求实创新,团结奋起,追求卓越。他们乐于奉献:奉献在三尺讲台上、奉献在课余、休息日,春风化雨中,言传身教,默默无闻间,铸造灵魂;他们勤于学习:向专家学者学、向前辈同行学、向家长学生学、向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刊物、论著学,不断提升业务素养;他们善于研究: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学情、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做简单的教书匠,要做专家型、学者型的灵魂塑造师;他们精于合作:跨年级、跨学科合作,同年级、同学科合作,师生、生生合作,在合作中成长、成熟,在合作中发展、创新。六中不搞单打独斗,靠的是团队打拼。他们的青蓝工程,毫无保留,倾囊相授,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他们的集体备课,同研共惠,取长补短,于资源共享中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学校不仅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科教研活动以及各种培训班,而且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在业务交流上长期坚持了集体备课制度,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同时学校注重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实施了青蓝工程,鼓励教师业务进修,通过树样子,铸造他们高尚的师魂,练就过硬的本领;搭台子,营造青年教师之间竞争的平台;同时进行压担子将青年教师推上教学前沿。养浩然之气,做博学之人,创一流名校,育一代英才。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深入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使全体学生主动、灵活、有创造性的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以培养学生质疑好问、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习惯为出发点,认真进行教学改革,狠抓讲练工程,研究课型改革,大力推广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洋思模式,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绩。目前,学校的语文教改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野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有了独立、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母语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历届中考中,六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均名列前茅,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赞扬,先后获得“全市中语整改先进学校”、“自治区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教具、实验器材短缺的情况下,六中的数理化教学工作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老师们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必需的教具、实验器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9年来,六中学生的数理化成绩斐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捷报频传;在没有配套语音设备的情况下,东胜区六中英语教师仅凭一台录音机,让英语教学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2006年的中考中,取得全市第二的好成绩。同时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认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设立了美术、书法、音乐、体育等活动小组,政、史、地、生等若干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和节假日时间进行辅导训练,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古典文学欣赏、英语阅读和写作等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学生刘刚获生物竞赛省级 一 等奖,何平同学的书法获省级奖励并被邀请参加了国家级书法大赛,赛日牧等七位同学获全国中学生书画大赛二等奖, 杨慧芳等五名同学获全国英语竞赛初二组二等奖,林保安同学获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三等奖,李鹏同学获全国应用物理竞赛二等奖,梁帅同学获全国化学竞赛内蒙赛区一等奖。今年学校又把研究性学习列入必修课,各年级的学生纷纷寻找研究性课题,积极性高涨,兴趣很浓,使教学真正达到了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目标。
教育教学研究蔚然成风,仅去年就有45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论文奖,2人次获得市级论文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论文3篇,学校历来重视校本教研的开发和探究,鼓励老师们摸索、实践,结合校情、学情,创造性的教书育人,开创一条科学、高效的育人之路。学校每学年编印一本教研论文集,汇编老师们用心血凝结的成果。学校也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只要各级教研部门出台了新的教研教改课题,他们总会积极申请,认真探究,全员参与,力争做严、做实、做出成效。
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突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东胜区第六中学以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大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