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属于“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系列中区域层次的研究项目。对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确定影响本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运用“整体优化”的理念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实验研究,以取得预期的成果。
一、 课题概述
2007年6月,鄂尔多斯市电教馆向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提出申请,请求在鄂尔多斯市建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整体优化”教学改革研究实验区,申报的课题列入协会“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并作为协会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批准号为BCA060016)的子课题,协会批准鄂尔多斯市为总课题研究实验区。
“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来全面提高教育绩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研究和实践过程。
“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从理论研究、方案制定、实践检验、反馈修正,已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全国各地开展的这项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作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发展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子课题,获得了专家的好评。“十五”期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的颁布、执行,“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又增加了新的内容,丰富了它的内涵。
二、研究目标
“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绩效(教育效果、教育效率和教育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题的具体目标有:
1.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平均提高5-10个百分点,尤其是低学分段学生的成绩得到较大的改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道德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得到充分体现。
2.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一大批善于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研究的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
3.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一批有影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范例。
4.整体推进区域化教育发展水平
促进实验区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使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别。
三、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1.实验人员培训
对参加实验的人员(包括领导、教师、技术人员等)进行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教学设计和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从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提高实验人员的水平。
2.设计研究方案
实验区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的程序调查本地区教育资源、教育发展现状,按照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的要求,找出问题、差距,做出需求分析,确定要达到的目标,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案。
3.实施研究方案
按照设计好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反馈和修正,以取得最佳效果。
4.评价实验结果
每个实验阶段结束后,都要根据评价体系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互相交流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整个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研究报告,提出典型案例。
四、任务分工
1.内蒙古师范大学专家组负责实验教师培训、实验项目指导。
2.鄂尔多斯市电教馆主持实验研究工作,负责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技术支持;市教研室负责指导各学科教师的研究和成果的评价。
3.伊金霍洛旗教育局负责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旗电教站协助各实验学校解决具体技术问题;旗教研室教研员深入各实验学校,指导学科教师的研究工作。
4.各实验学校按照课题安排,积极、认真、扎实地开展研究工作。
五、研究进展
1.2008年1-4月,前期调研,确定第一批实验学校为伊旗高级中学、伊旗四中、伊旗第三小学,东胜区实验中学。
2.2008年4月,内蒙古师范大学李龙教授、林晨教授对子课题学校400多名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培训。

3.2008年5-7,子课题学校教师完成单册书的课程教学设计。
4.2008年6月,市电教馆选派10名教研员对各子课题学校的课题展和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检查、讨论、修改。

5.2008年7月,内蒙古师范大学李龙教授、林晨教授对四中、三小和实验中学的300多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培训。8月又对高级中学的100多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培训。

6.2008年10月,内蒙古师范大学李龙教授、陈梅副教授,市电教馆教研员、旗电教站和子课题学校教师,对三所学校的实验教师利用教学设计理论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听课、说课、评课,对教学改革中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