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肩负起教育工作的时代使命——在庆祝第25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9年09月11日 00:00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第25个教师节,表彰为全市教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几大班子和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把“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作为鄂尔多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开创了教育事业发展最好、教育面貌变化最大、教育水平提高最快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06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教育投入超过50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96所,办学条件跻身全区先进行列。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进入自治区中游偏上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几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引进本科毕业生3950人、硕士研究生180人,分流教师2600名,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建成了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和内大鄂尔多斯学院,建设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大手笔打造职业教育园区,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着力推进教育投资和办学体制改革,多方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教育,今年市财政投入400万元启动资金,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成立了教育基金会,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积极捐资办学的教育发展路子。随着地方财力的增强,我们大力实施惠民教育工程,在自治区率先实行十五年免费民族教育、免费特殊教育、高考落榜生免费职业培训和高等教育救助工程,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3.2亿元用于建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17万名学生从中受益,东胜、准旗、伊旗、鄂旗率先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开创了全市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良好局面。从某种角度讲,这些年在鄂尔多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人民群众受益最大的是教育的发展;鄂尔多斯的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鄂尔多斯教育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是全市人民弘扬尊师重教美德、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优先发展、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矢志拼搏的共同结晶。

  教师传承文明,文明造就人才。一直以来,全市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勉致知,严谨治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科学文化知识和优秀思想品德辛勤培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鄂尔多斯教育事业发展的每一份成绩,都凝聚着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鄂尔多斯文明成果的每一点积淀,都镌刻着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印迹。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书育人历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典型,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奏响了教育发展的最强音,在我市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树起了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你们不愧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中坚力量,不愧为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的时代楷模。你们不仅是全市广大教师学习的楷模,也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党和政府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头等大事,是决定未来、造福子孙的伟大工程。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社会事业欣欣向荣,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我们提升教育水平、建设教育强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上下务必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教育对于鄂尔多斯未来发展的决定性意义,着眼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率先发展的大局,加快建设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教育强市,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鄂尔多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根本要靠教育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在教育上抢得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产生的失误也是最根本的失误。当前,鄂尔多斯正处在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新战略,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实现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用层出不穷的高素质人才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地区核心竞争力。

  ——教育造就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去年我市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已步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无论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产业多元;还是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目前我市人力资源总体上讲,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高层次人才比重偏小。2008年,我市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430人,远低于苏州1266人的水平;全市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人,低于全区4.4人的平均水平。尤其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迫切需要的煤炭、化工、机械、城市规划建设、现代经济管理等人才十分缺乏,不适应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必须紧紧抓住加快发展教育这个关键,大力提升广大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培养一大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适应城市化要求的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要求的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真正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教育决定竞争力。纵观国内外历史,生产力的飞跃,都量变于教育,质变于技术。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未来的竞争力。研究表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大学程度者为300%,中学程度者为108%,小学程度者为43%;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就可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提高9个百分点。实践也证明,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不在于先天的自然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打造科技、文化、管理、制度、品牌等社会资源竞争优势,而这些关键取决于教育。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差距不仅体现在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上,也体现在科技、教育、文化水平等软实力上。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区域发展竞争,我们要实现既定奋斗目标,就必须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抓科技、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的思想,充分发挥教育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地区核心竞争力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通过办好一流的教育,发展一流的经济,建设一流的城市,确保我市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教育创造环境。人才基础需要基本满足后,就要更加重视教育、医疗等软环境。经验表明,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不仅是人才高度聚集的区域,更是大学云集、科教发达的区域。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没有麻省理工就没有波士顿128号公路两边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这充分证明了教育对一个地区发展环境的重要性。鄂尔多斯正处在大发展的关键阶段,人们选择在鄂尔多斯创业,首先要考虑小孩在哪里读书,老了有病到哪里去就医。目前,无论新建城区,还是产业重镇,现实的问题是人气依然不足,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城市基本功能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环境的思想,在打造人才集聚洼地的同时,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为统领,以实施名校工程,做大做强优势学校为重点,积极实施教育品牌战略,扶持一批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的学校加快发展,创办名校,打造名牌,提高鄂尔多斯教育的知名度,增强鄂尔多斯教育的吸引力,尽快把我市建成区域人才培养高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鄂尔多斯创业,为地区发展聚集人气和财富。

  ——教育引领文明。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不仅决定了地区的人力资源层次、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竞争实力,也决定了市民的整体素质。近年来,鄂尔多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市民的素质与提升城市文明的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地方,在遵守社会规范、文明礼仪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制约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大量农牧民转移进城,外来人口也成倍增加,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教育必须首先承担起提高市民素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城镇“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中,把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教育引领社会文明的先导作用,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提高广大市民对文明风尚、法制观念、公共道德和现代生活环境的认识,树立文明形象,实现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准同步提高。

  二、着力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为建设科学、和谐、精彩的现代化鄂尔多斯奠定重要基石

  教育对老百姓意味着公平之基、民生之基。研究表明,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是由于教育上的贫富差距造成的,受教育程度不仅与劳动生产率正相关,而且与个人收入、发展机会正相关。一个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困难家庭的命运;相反,多一个孩子失去教育机会,将来就有可能多一个贫困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说,抓教育就是抓民生,就是抓社会公平;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就是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起点的公平。“择校风”的背后,是老百姓在追求发展机会,追求社会公平孩子更好成才,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建设科学、和谐、精彩鄂尔多斯的高度审视教育工作,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做大做强教育品牌,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教育资源,用学有所教的最新成果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就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目前,在教育资源上,我市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衡现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调整优化作为推动城乡布局优化的重要手段,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要求,加大教育统筹规划的力度,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集中建设好旗府所在地和产业重镇学校,不断扩大教育规模,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探索实施“强弱联办”的校际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效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着力办好市蒙古族学校等民族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民族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扎实推进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时刻牢记教育公平是起点公平,尽最大努力进一步配强师资力量、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差距。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贫困生助学制度,努力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着力解决困难家庭和农村牧区家庭子女“好上学、上好学”的问题,让所有孩子站在人生同一起跑线上。

  (二)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就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培养人、塑造人、提升人的教育事业,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更加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追求,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行小班化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要坚持全面发展,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对各级各类教育同样重视、同样投入、同样扶持,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发展的综合实力。要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以开展创建教育强市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各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对于教育事业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我们不能只看5年、10年,要看更长时间,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的战略思想,制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面向全国最发达地级城市选定发展坐标,坚持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积极推进教育与全国、世界接轨,努力办一流的学校,发展一流的教育。

  (三)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就要着力优化教育结构。只有结构合理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结构合理的人才。要从建设现代化鄂尔多斯的需要出发,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有的放矢地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实施“两大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一要立足地区发展,大力培养实用型人才。职业教育要始终突出服务功能,坚持职业教育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为城乡统筹服务、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服务、为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服务的原则,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办好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职业学院、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特别是要抓好鄂尔多斯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加快培养各类技术工人,尤其是煤炭、化工、机械制造、纺织、物流管理、旅游服务等实用型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要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只有学科强,才有学校强。现在我市几所高校都是新校园,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但最重要的还是软件建设特别是学科建设。要围绕地方发展需求,研究市场,把握城市发展、结构调整的方向,紧密跟踪世界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用世界一流的标准衡量学科建设成果和学术成果,建设富有地方特色、拥有世界学术水平的学科体系。三要坚持开放办学,走高端发展路线。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创办分校,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积累办学经验,提高办学水平。要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搭建平台引入各类专家学者来我市做课题、搞科研;加强校企结合,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项目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速度,鼓励企业把更多的经费投入到研发上,形成学校搞科研、企业做转化的学科发展机制,努力把我市建成重要的研发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大力吸引国家科研院所到我市设置研发机构,建立科研基地,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不断提高知识原创能力、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筑和形成地区核心竞争优势。

  (四)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就要全力打造教育品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打造教育品牌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各类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迫切要求。如果说过去是重点解决“上学难”问题,那现在是既要解决“上学难”问题,更要注重解决如何让孩子“上好学”的问题。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教”意识,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建设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要打造名牌学校。一所名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要在保证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用3—5年时间,在各个教学阶段,打造出一批在我们周边县市、在自治区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名牌学校。要打造名牌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没有一支优秀的校长团队很难打造出一流的名校。要进一步加大校长的培养培训力度,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校长聘用制和校长职级制,不断拓宽选拔任用渠道,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面向全区、面向全国选拔聘用校长,建设一支有先进办学理念、精通教育教学管理、治教治学有方、勇于开拓创新的专家型、学者型校长队伍,在成长为新时代教育家中走在前列。要打造名牌教师。教师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前途,教师的水平决定学校的品位,教师的风采决定教育的形象。必须把师资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甘于奉献、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把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战略中统筹考虑,建立优秀教师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机制,加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打造专家型、学者型、创新型教师队伍。要把培养名教师作为一件大事,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实施名师成长工程,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培养一批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名教师,带动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要多出人才、多出高层次高质量人才。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各个层次的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不仅要在培养人才的总量上实现重大突破,而且还要在培养人才的质量上有明显提高。要多为重点、名牌大学输送人才,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输送人才,多培养优秀人才,要通过抓质量,树立鄂尔多斯教育的新形象。

  三、树立尊师重教风尚,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

  尊重教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把解决教师的切身利益问题当成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投入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要研究制定解决教师的住房困难、教师子女就业、提高各种补贴和养老待遇、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出国考察学习、度假休养等政策,明年全市实行十二年免费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教育事业成为全社会最为崇高的事业,让教育成为人们最为向往的行业,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

  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全市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全市广大教师珍惜荣誉,牢记使命,切实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此,我对全市广大教师提几点希望:

  第一,为人师表,爱岗敬业。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对于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而且对于社会公众道德的培育和养成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广大教师要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用美好的品德影响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陶冶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社会文明的倡导者。

  第二,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敬业是一种工作态度,而精业则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要做到精业,必须加强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应当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努力成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行家里手。

  第三,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只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把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精神,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第四,乐于奉献,志存高远。广大教师要自觉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地区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品格,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把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志存高远,以桃李满天下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教书育人为荣,有定力、有追求、有境界,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同志们,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是人民寄予的新期待。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奋力谱写我市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建设科学、和谐、精彩的现代化鄂尔多斯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节日快乐!

上一条: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关于召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西部片区管理工作现场交流会的通知
下一条:“五段式互动”培训模式有感

关闭

网站维护: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本站支持IPv6访问

地址: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