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试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效果导向

2006年11月05日 00:00 

 

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各行各业对自己的从业人员都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业务问题”、“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能力”的共同要求。中小学教师——作为未来从业人员的培养者与造就者,他们需要首先掌握信息技术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创造性的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学科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信息化要求人才的目的。为此,2004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下简称教师ET能力计划)。

    在讨论教师ET能力计划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能力建设计划,而能力的建设是必须效果导向的。用多元智能研究者加德纳的话来说,“能力体现在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能力对于特定的文化与社会环境应该是有价值的。”因此,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最终要体现在教学效果的改善,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

    为了实现教师ET能力建设的效果导向,我们需要对ET能力建设的内涵有一共识。笔者在参考国内外学者有关论述的基础上,认为ET能力建设主要应集中在如下6个方面,即通过培训等多种渠道帮助教师: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学会基本操作;

  • 运用技术工具规划设计教学环境;
  • 将技术的运用与课程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
  • 运用技术工具进行测量与评估;
  • 运用技术工具开展教研活动及作品创作;
  • 能够适当处理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法律、道德、知识产权等问题。

    在实施教师ET能力计划时,培训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于搞好培训,我们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政策和原则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奏效。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能等同于对某几个应用软件的掌握。整合是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入往复的过程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教师们通常要度过如下5个实践阶段:“1,对于技术逐渐熟悉和了解——2,开始使用新技术,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3,尝试整合,形成习惯,主动思考应用技术的有效方法——4,对原有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再定位——5,达到运用自如、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境地”。

第二,教师培训一定要需求驱动、讲求实效、联系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际。培训方法要丰富灵活,可采取面对面培训、e-learning、个别辅导、学习者互相建立伙伴关系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有利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长远应用。

第三,要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们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向大家进行交流;特别要帮助教师体会和熟悉新型的教学模式,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恰当应用所产生的真正效果。

第四,对于培训的组织者,我们需要特别强调,培训中的技术支持与技术保障是格外重要的。我们必须记住,即使是微小的技术故障或者是某一个技术准备工作的不足,都可能极大的挫伤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都有可能破坏他们对于掌握新技术、使用数字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的信息和勇气。这一点,对于信息技术的最初使用者尤为明显。

第五,培训工作应从骨干教师和勇于探索的教师优先展开。激励机制与鼓励参与对于搞好培训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上一条:贴近教师需求,促进专业发展
下一条:浅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强力作用及特点

关闭

网站维护: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本站支持IPv6访问

地址: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