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师德师风问题,我局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全市教育系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立行立改的重要抓手,筑起“三道防线”力促师德师风转变,以实际的行动改给群众看,努力打造一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
一、正面引领筑起思想防线
选树先进典型,发挥“典型”正能量,从灵魂深处寻找“驱动力”,使广大教师觉悟提升,不会失德。一是开展寻找“身边最美教师”活动。通过个人自荐、学校推荐、督导组一线挖掘等途径,积极发现典型经验、选树师德师风标杆人物。借助网络、报纸、信息简报、电子屏、展板、橱窗等媒介大力宣传,并组织成立“身边最美教师”宣讲团,赴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宣讲,从不同角度宣传“身边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做法,深入挖掘典型的精神内涵,达到“典型辐射”效应。二是德育讲师团宣讲。德育讲师团是我局为提高全市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良好师德师风专门成立的机构,讲师团于2013年成立,共有成员38名,每年定期不定期在全市8个旗区和康巴什新区开展不同主题的德育工作宣讲,讲师团成员结合自己多年从教经验、通过真实典型案例、诙谐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分析,阐释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使广大教师在短期内掌握科学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并以此促进新时期、新形势下教师行为的快速转变,达到专业化成长的目的。至今已赴各旗区开展培训34场次,参训班主任、教师近9000人。
二、完善机制筑起自律防线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完善师德师风体制机制建设,用制度防范失德事件发生,使广大教师有所约束,不能失德。一是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机制。把师德培训教育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重点,培训次数要占到一定比例,多渠道、分层次开展培训。二是健全师德师风管理监督机制。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教育事业的家长、优秀教师担任师德师风监督员进行监察督促。三是严格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机制。通过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学生和家长评教、教师互评、向社会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认真开展一年一度的师德师风专项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优、任用、奖惩、培训、绩效工资兑现的重要依据。四是强化师德师风奖惩机制。表彰奖励师德高尚、事迹突出的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依法依规处理力度。五是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审核和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教师资格条例》,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审核工作。切实把好教师入口关,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将教师个人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和新任教师转正定级的重要考核内容。
三、 措施严厉筑起惩戒防线
注重发挥制度的惩戒功能,使广大教师强化“红线意识”,不敢失德。一是严格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十不准”。“十不准”是我市对需要重点约束的师德行为设置的“十条禁令”,对违反“十不准”条例中任何一条的教师,一经查实,本人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扣发绩效工资,三年内不得参加评优评先和职务、职称晋升,并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情节严重且屡教不改的,将会商纪检、监察部门给予行政警告、记过、降职甚至开除公职等处分。二是建立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管理投诉平台。在教育局官方网站——鄂尔多斯教育在线公布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管理举报电话,对教师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的、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均可通过该平台反映,形成社会、家长、学生、学校“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体系,并要求各旗区、各学校在其网站建立相应链接,形成“市、旗区、学校三级联动”的网络投诉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