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学校的日常安全管理

2015年03月24日 00:00 

  学校的日常安全管理  

   

   学校日常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明确责任;建章立制,狠抓落实;争取支持,形成合力。  

   一、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每学期的常规安全管理和每天的常规安全管理三部分。  

     1. 学校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校长负责制和法制副校长制度。  

     (2)值班制度。  

     (3)夜间巡逻及门卫制度。  

     (4)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  

     (5)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  

     (6)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7)食堂物资定点采购、索证和登记制度,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  

     (8)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9)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10)大型活动安全审批制度。  

     (11)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12)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  

2.每学期的常规安全管理工作  

(1)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学习有关安全管理的政策和经验,解决学校安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调整和部署。  

(2)及时开展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安全台账。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消除隐患;自身整改有困难的,必须迅速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提出书面报告。在隐患彻底消除前,要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  

(3)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应安排专人负责,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做好专门安全工作预案,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必须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同时,要积极争取当地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  

(4)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安全实践演练活动。  

(5)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6)每学期开展学校安全管理的考核评估总结工作,检查各个岗位安全管理职责的落实情况,及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预案。  

3.每天的常规安全管理工作  

(1)根据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只要求,各个岗位人员做好安全工作记录。  

(2)每天安排人员巡查校园,学生宿舍要安排24小时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3)在学生上下课和晚自习等集中出入的时候,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并指定专人在关键位置进行疏导,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4)做好请假、销假工作,如发现学生未到,科任教师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班主任第一时间联络家长,明确其下落。  

(5)做好低年级学生上下学交接工作。  

(6)落实对特异体质、特殊心理和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和保护。  

二、如何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学校应当定期对校园及周边的安全隐患进行认证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根据安全隐患整治责任主体进行科学分类、造册登记,建立台账,并将学校难以解决的安全隐患上报给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议适时召开联席工作会议,获得相关安全隐患整治责任主体的配合和协助,形成合力,及时消除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校园周边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在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学校可以积极主动采取如下措施,取得有关部门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支持:  

(1)联系公安、建设和交通等部门依法在学校门前道路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施划人行横线,根据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减速带、过街天桥等设施。  

(2)联系建设、安全监管、公安等部门,重点排查学校校舍、围墙、挡土墙、厕所、浴室、库房、水井、水池、走到栏杆和供水、供电等设施,对学校及附近正在施工的建设工程与生产、经营和储存有毒、有害和危险化学品的企业的公共安全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全面排查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隐患。  

(3)联系卫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校园周边饮食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取缔非法经营的小卖部、饮食摊点。  

(4)联系公安机关把学校周边地区作为重点治安巡逻区域,在学校周边治安情况复杂的地区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处置扰乱学校秩序和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5)联系新闻出版社、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法取缔学校周边兜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查处学校周边制售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内容的出版物的单位和个人。  

(6)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资源和技术力量,为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服务。  

(7)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搞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三、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  

   学校安全应急预案是学校针对特定的意外突发事故制定的实际操作方案,其目的在于事先明确在自己学校中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流程、方法和途径。制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不仅能够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的综合能力,是学校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而且也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学校要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明确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其内容要体现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要求,要体现相关领域的基本行业规范,要对学校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产生实际的指导意义,还要明确提出应对特定安全事故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学校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要简明实用,便于操作,针对性强,切忌空话连篇、言之无物,避免出现与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相违背的内容。  

   1.平时的主动预防措施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针对学校安全问题,平时的主动预防措施可以从两个维度去思考和设计:一个是从特定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的横向相关因素入手,进行全面考虑和分析,分清楚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针对这些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通过控制相关因素来减少和杜绝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另一个是从与特定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有关的学校管理工作的纵向发展流程入手,查找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通过完善管理工作流程来减少和杜绝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综合起来,平时的主动预防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相关管理要求和制度。  

   (2)相关人员的安全职责。  

   (3)防范设施的装置与使用。  

   (4)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  

   (5)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  

   (6)经费保障的内容。  

   (7)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要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  

   2.事发后的快速救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  

   事发后的快速救助措施的基本原则是“救人第一”。学校对于安全事故中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救助与学校在事故中是否有责任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学校对于学生和相关人员的救助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2)救助工作的关键  

   事发后救助工作的关键是赢得时间。救助措施必须是一种快速的反应,赢得时间就是赢得机会,不能有半点拖延和推诿。  

  (3)救助工作的要点  

   事发后救助工作的要点是学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具体流程的科学性。学校救助措施必须是科学有效的,必须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部署。学校管理者平时要进行学校安全工作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救助的决策能力和实施能力。  

  (4)救助工作的延伸  

   事发后的救助工作不仅要关注在事故中受伤的学生和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干预和救助。安全事故,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往往会引发人们的心理危机,这种危机绝不亚于身体上所受的伤害。所以,事发后的救助工作还包括进行心理干预和救助,这种心理干预和救助必须由专业人员来进行。  

  (5)快速救助措施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 安全事故管理小组人员的到岗状况和责任落实。  

   ◎ 安全事故管理小组组长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工作交流。  

   ◎救助工作基本阶段及其具体安排。  

   ◎医药、交通工具等相应的救助物品的物资保障。  

   ◎各类报警电话提示、上级部门的上报电话和上报程序。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要按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确定的“事发后的快速救助措施”,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到位,及时、有效地开展各项救助活动。还要通过实践演练检验安全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及时修改和完善安全应急预案。  

     

上一条: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浅议
下一条: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4年度市对旗区人民政府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结果的通报

关闭

网站维护: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本站支持IPv6访问

地址: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大厦